好事近•又和紀別
高登
飲興正闌珊,正是揮毫時節。霜干銀鉤錦句,看壁間三絕。
西風特地颯秋聲,樓外觸殘葉。匹馬翩然歸去,向征鞍敲月。
(1)下列對詩歌理解和賞析,錯誤的一項是
A.開篇點題,以“闌珊”一詞著力渲染離別時愁慘的心境與情緒,與白居易《詠懷》中“詩情酒興漸闌珊”有異曲同工之妙。
B.“霜干銀鉤錦句”,承接上句,點明“揮毫”的內容為繪畫、書法和賦詩,對友人的欣賞之情、敬重之意流于筆端。
C.“西風特地颯秋聲”意指西風殷勤致意,木葉欣然而和,物我相感,不見衰頹之色,反而頗有與天地相往來的豪情,境界高曠壯闊。
D.“向征鞍敲月”,征鞍即征馬,在月色中友人騎馬翩然而去,作者殷殷注目,情意深厚卻蘊藉其中,別離之情含而不露。
(2)劉熙載在《藝概•詩概》中說“詩要避俗,更要避熟”,即詩歌創作要避免落入俗套,更要避免人們熟知久厭的東西。本詞在構思、語言、形象等方面獨具特色,請結合全詞作簡要賞析。
答
(1)A
A.“以‘闌珊”一詞著力渲染離別時愁慘的心境與情緒,與白居易《詠懷》中“詩情酒興漸闌珊”有異曲同工之妙”說法錯誤,“闌珊”意為“將盡”、“衰殘”,用于首句中點明酒席將散,但下句緊接“正是揮毫時節”,反而表明作者豪興未減、情意正濃,同時也與白居易《詠懷》暮年回鄉時了無情緒的暗淡心境不同。
故選A。
(2)①構思不俗,如開篇飲酒送別,興盡之時正是離別之際,分別之人一反常態,興致盎然,揮毫作畫,吟詩作賦,場面熱烈,一掃送別詩悲感之態,高雅脫俗又爽朗豁達
②語言不俗,如“看壁間三絕”,友人即席作畫吟詩,“看”既突出了作者對友人高雅脫俗的藝術修養的敬重之情,又展現作者不因離別而感傷消極的豁達胸懷:又如“匹馬翩然歸去”,在暮色中只身匹馬離開,“然”塑造了友人臨行之時酒興不減,詩興盎然的灑脫形象,“向征鞍敲月”的“敲”更突顯馬蹄聲之輕快,詞調清新。
③形象不俗,如“霜干銀鉤錦句”,即揮毫的內容,“霜干”為傲霜挺立的古柏,“銀鉤”指書法遒勁有力,“錦句”指詞藻富麗的佳句,餞別之時,作者不重在抒發凄楚的別離之情,而重在刻畫友人高雅脫俗、豪爽飄逸的形象,作者豪爽灑脫的形象也躍然紙。
附
《詠懷》
唐代 白居易
蘇杭自昔稱名郡,牧守當今當好官。
兩地江山蹋得遍,五年風月詠將殘。
幾時酒醆曾拋卻,何處花枝不把看。
白發滿頭歸得也,詩情酒興漸闌珊。
關鍵詞:閱讀答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