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代中國與日本的關系可以說是錯綜復雜的,而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無疑是因為中日戰爭,在中國抗日戰爭中,日本軍隊可以說是蓄謀已久的陰謀實施過程,而中國則是出于對于領土的守衛。而盧溝橋事變可以說是一個十分重大的標志,不僅僅是標志著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開始,同時也標著我國人民全面抗日戰爭的開端。
七七事變標志著中華全民族抗日戰爭的開始。
1931年9月18日,日軍挑起九一八事變,占領中國東北,并一手炮制了偽“滿洲國”。日軍占領東北后,將魔爪伸向華北,陰謀策動“華北自治”。1936年6月,日本天皇批準了新的《帝國國防方針》及《用兵綱領》,公然宣稱要實現控制東亞大陸和西太平洋,最后稱霸世界的野心。
8月7日,日本五相會議通過了《國策基準》,具體地規定了侵略中國,進犯蘇聯,待機南進的戰略方案。同時,還根據1936年度侵華計劃,制定了1937年侵華計劃。從1936年5月起,日本陸續增兵華北,不斷制造事端,頻繁進行軍事演習,華北局勢日益嚴峻。當時,守衛平津地區的中國守軍為第29軍,軍長宋哲元兼冀察政務委員會委員長。
“盧溝橋事變”標志著中華全民族抗日戰爭的開始。中國人民經過流血犧牲、艱苦抗戰,終于在1945年8月15日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贏得了民族解放戰爭的偉大勝利。
七七事變的背景及影響1、背景:
九一八事變后,日本先后占領東北三省,熱河,察哈爾等省,繼續向南進逼,企圖占領華北地區,日軍動三面包圍了北平,形勢十分危急。
2、經過:
1937年7月7日,日軍借口一名士兵失蹤,無理要求進入宛平城搜查,遭到中國軍隊的拒絕后,向盧溝橋發起進攻,中國守軍奮起抵抗。全國性的抗日戰爭從此爆發。
3、結果:平津地區相繼陷落。
4、影響:
(1)全國性的抗日戰爭從此爆發。
(2)全國人民掀起了中國近代史上空前規模的全民族反侵略的戰爭。
關鍵詞:高考歷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