秦自商鞅變法以來推行軍功爵位共有二十級。秦·二十級軍功爵位制是獎勵軍功、鼓勵殺敵求勝的軍功爵祿制度,它是新興的地主階級為提高軍隊戰斗力而采取一項措施,同時也是調整當時社會關系的途徑之一。
秦軍功爵位分別是:
分別為:一級公士,二上造,三簪裊,四不更,五大夫,六官大夫,七公大夫,八公乘,九五大夫,十左庶長,十一右庶長,十二左更,十三中更,十四右更,十五少上造,十六大上造(大良造),十七駟車庶長,十八大庶長,十九關內侯,二十徹侯。
20級軍功爵位待遇詳情
等級 | 爵位 | 歲俸(石) |
---|---|---|
1 | 公士 | 50 |
2 | 上造 | 100 |
3 | 簪裊 | 150 |
4 | 不更 | 200 |
5 | 大夫 | 250 |
6 | 官大夫 | 300 |
7 | 公大夫 | 350 |
8 | 公乘 | 400 |
9 | 五大夫 | 450 |
10 | 左庶長 | 500 |
11 | 右庶長 | 550 |
12 | 左更 | 600 |
13 | 中更 | 650 |
14 | 右更 | 700 |
15 | 少上造 | 750 |
16 | 大上造 | 800 |
17 | 駟車庶長 | 850 |
18 | 大庶長 | 900 |
19 | 關內侯 | 950 |
20 | 徹侯 | 1000 |
軍功爵位是強秦根基
當時的秦國,實行世卿世祿制度,貴族享有諸多特權,社會風氣不佳,且鄉里常有百姓進行打斗,商鞅以為與其私斗傷民敗俗,不如上戰場為國家為人民奮勇殺敵。于是在這種情況下,商鞅設立了二十級軍功爵位制,法律規定,凡行伍中人,不論出身如何,一律按其所立軍功的大小進行賞賜,即便是宗室貴族,未立軍功者同樣不能擁有爵位。這樣就大大地鼓舞了官兵們的士氣,使得秦軍的戰斗力大大提高,從這以后,秦國的軍事實力不斷增強,這對于秦最終橫掃六國、完成全國的統一起到了巨大的作用。
關鍵詞:高考歷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