吳起在楚國進行改革。吳起投奔楚國后,楚悼王任命吳起為宛城太守,一年后升任令尹。擔任令尹后的吳起在楚國國內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。
吳起變法就是在楚國實施的,楚悼王其實是胸懷大志的,但一直找不到人才又被屈、景、昭三家大貴族壓著,所以吳起的到了,對楚悼王而言是天降之喜,用最隆重的禮節和最大規模接待了吳起。吳起剛來的時候楚悼王也是試探的,因為吳起在魏國當過西河太守,所以將宛城交給吳起治理,結果吳起做得有聲有色,是宛城百姓安居樂業,楚悼王為此十分高興,決心要重用吳起。
吳起變法經過及措施吳起投奔楚國后,楚悼王任命吳起為宛城太守,一年后升任令尹。擔任令尹后的吳起在楚國國內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,具體措施有:
制定法律并將其公布于眾,使官民都明白知曉。
凡封君的貴族,已傳三代的取消爵祿;停止對疏遠貴族的按例供給,將國內貴族充實到地廣人稀的偏遠之處。
淘汰并裁減無關緊要的官員,削減官吏俸祿,將節約的財富用于強兵。
糾正楚國官場損公肥私、讒害忠良的不良風氣,使楚國群臣不顧個人榮辱一心為國家效力。
統一楚國風俗,禁止私人請托。
改“兩版垣”為四版筑城法,建設楚國國都郢(今湖北省江陵市西北)。
經過吳起變法后的楚國國力強大,向南攻打百越,將楚國疆域擴展到洞庭湖、蒼梧郡一帶。公元前381年,楚國出兵援助趙國,與魏軍大戰于州西(今河南省武陟縣西南以西)。楚軍穿越梁門(位于大梁西北的關塞),駐軍林中(位于梁門以北),飲馬于黃河,切斷魏國河內郡與首都安邑(今山西省夏縣西北)的聯系。趙國借助楚國的攻勢,火攻棘蒲(今河北省魏縣南),攻克黃城(今山東省冠縣南),楚、趙兩國大敗魏軍。諸侯都畏懼楚國的強大,但吳起的變法招致了楚國貴族的怨恨,也為自己埋下了殺身之禍。
關鍵詞:高考歷史